新西兰一韩裔女子被控于2018年杀害自己两名年幼子女并藏尸行李箱,直至2022年行李箱被拍卖案发,她潜逃回韩国后被捕引渡受审,庭审中拒绝认罪并以丧夫后精神失常为由辩护。
2022年,新西兰一对夫妇在拍卖得来的行李箱中,发现了两个被保鲜膜和塑料袋紧紧包裹的孩子。他们死亡已超过三年。而涉嫌杀害他们的,正是他们的亲生母亲。

这不是悬疑小说的情节,而是震惊全球的真实罪案。2025年9月8日,新西兰法庭正式开庭审理这起骇人听闻的“行李箱藏尸案”。现年44岁的韩裔女子李夏京(Hakyung Lee,音译)被控于2018年谋杀自己时年8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她当庭拒绝认罪。
一、从储物柜到法庭:一场延迟四年的悲剧浮出水面
一切始于一场普通的仓储拍卖。
2018年,李夏京将两个藏有儿女尸体的行李箱存放在奥克兰某仓储公司的个人柜中,之后未再续费。2022年,柜内物品被公司依法拍卖。直到买家开箱瞬间,这场被隐藏了四年的悲剧才终于曝光。
警方调查确认,两个孩子死于2018年6月至7月之间,正是他们母亲离境返回韩国之前。
这对无辜的小生命,被以最冰冷的方式封存于黑暗之中。他们没能等来母亲的呵护,却成为一桩惊天罪案的沉默证据。
二、“如果我丈夫死了,我就杀死孩子然后自杀”
悲剧或许早有预兆。
法庭文件显示,李夏京的丈夫于2017年因癌症去世。在他临终之前,她曾多次说出极端言论:“如果你死了,我就杀了两个孩子然后自杀。”
这番话语,在旁人听来或许是悲痛之下的气话,却竟一语成谶。
她事后向警方承认孩子之死与她有关,却始终不承认“谋杀”。她的辩护律师称,丈夫的离世让她“精神崩溃”,作案时她“处于精神失常状态”,不应负完全刑责。
三、逃亡、改名与引渡:一场跨国的追罪之路
在警方看来,她的行为远非“失常”所能解释。
案发后,她迅速返回韩国,改名李智恩(Ji Eun Lee),试图切断与过去的一切关联。她冷静地隐匿身份、重建生活,直至2022年9月在韩国落网。
尽管她提出抗辩拒绝引渡,但两个月后,仍被移交回新西兰受审。
检方指出,她事后的一系列行为——藏尸、潜逃、改名、隐匿——清晰表明她自知行为属违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四、死因成谜,但痛苦确凿:法医的推测与孩子的无声控诉
两个孩子究竟如何死亡?
参与尸检的法医坦言,确切死因难以断定,但极可能与李夏京持有的处方药物有关。他们或被毒杀,或被用药迷晕后再勒毙。
无论真相如何,两个年幼的生命都在极度恐惧与痛苦中逝去。他们曾经信任、依赖的母亲,成了剥夺他们生命的人。
五、情与法的极端对峙:精神失常,能否成为弑子的理由?
如今法庭激辩的焦点,在于李夏京作案时是否真的“精神失常”。
法律意义上的“精神失常”并非日常的情绪崩溃,而是指行为人因精神疾病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
她的悲剧是否始于丧夫之痛?极有可能。
但这是否足以让她解脱弑子的罪责?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场人性与伦理的极端拷问。
即便她陷入深度抑郁,仍有许多选择可言:求助亲友、寻求心理咨询、向社会机构支援……但她选择了最残忍的一种。而她事后冷静藏尸、跨国潜逃、改名换姓等一系列行为,似乎又显示出清晰的计划和自知力。
六、悲剧之后:我们该如何觉察边缘之痛,避免下一个悲剧?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桩个别家庭的惨剧,更映照出心理健康支持、家庭干预机制与社会预警系统可能存在的缺失。
一个丧偶的母亲、一段极度压抑的情绪、一场没被接住的坠落——是否本有机会被阻止?
如果她及时获得心理援助,如果身边人多一分警觉与支持,两个孩子是否仍有机会长大?
我们无法假设过去,却可反思未来。
尾声:两个孩子再也等不到正义,但社会不能停止追问
庭审仍将继续,而两个孩子已永远沉默。
他们本该拥有奔跑、长大、哭笑的权利,却被封印在行李箱中,成为母亲崩溃、绝望与罪行的牺牲品。
无论判决结果如何,他们都再也回不来了。
正义,不只是法庭的裁决,更在于整个社会能否从这样的悲剧中学会珍视生命、及时倾听、勇敢干预。
愿每一个濒临崩溃的人,都被及时接住;
愿每一个孩子,都不再无辜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