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泰长江大桥通车:六项世界之最铸就长江新地标

2025年9月9日,长江上首座”三合一”过江通道——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由”建桥国家队”设计建造的超级大桥,不仅创下​​六…

中国建桥国家队打造常泰长江大桥通车,创六项世界之最,常州至泰州车程缩短至20分钟。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创下六项世界之最的超级工程,让常州与泰州之间的车程从8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2025年9月9日,长江上首座”三合一”过江通道——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由”建桥国家队”设计建造的超级大桥,不仅创下​​六项世界之最​​,更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枢纽。当第一辆车驶过这座跨越长江的巨龙时,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又一座里程碑的诞生。

常泰长江大桥是公铁合建双层复合型过江通道,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于一体。大桥跨江段全长10.03公里,其中公铁合建段长5.3公里,由一座跨主航道的跨径1208米钢桁梁斜拉桥、两座跨专用航道的跨径388米钢桁拱桥和一座3×124米的非通航孔钢桁梁桥组成。

01 六年磨一剑,天堑变通途

常泰长江大桥于2019年10月全面开工建设,到2025年8月建成,历时近六年。这座大桥的建设过程充满挑战与创新。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长李镇介绍,作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这座大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工程。大桥建设实现了减冲刷减自重台阶型沉井基础、”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等​​四项首创设计​​。

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负责人种爱秀告诉记者,项目成功攻克了超千米级非对称荷载布置公铁两用斜拉桥巨型水中台阶型沉井基础施工、空间钻石型四塔柱”钢-混”混合索塔建造等​​多项技术难题​​。2024年6月9日,大桥成功实施合龙,为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六项世界之最,彰显中国智慧

常泰长江大桥创下的”六项世界之最”令人瞩目: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最大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最大强度平行钢丝斜拉索、最大规模多功能载荷非对称布置桥梁。

这些世界纪录的背后,是建设者们无数的智慧与汗水。中铁大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要让大桥在长江上”站得稳”,先得把根基”打得深”。南主塔墩(6号主墩)沉井基础最大入土深度达47米,横长95米、纵宽57.8米,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为世界最大水中沉井基础。

建设者研发了BIM沉井下沉智能感知控制系统,配套26台套”机器人”取土装备,实现沉井施工可视、可控、可测。此外,建设者应用全球最大塔机,实现大桥上塔柱10个节段33次精准吊装。

03 创新技术突破,打造桥梁建设新标杆

在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开发了多项创新技术和装备。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开发了沉井施工智能决策系统、智能气举取土集群控制系统,创造了粉质黏土层大型沉井下沉最快纪录。

团队研制了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智能化塔吊​​及基于北斗定位的钢塔辅助吊装引导系统,极大提升了钢混组合索塔的工业化建造水平,施工效率提高50%以上;自主研发了全球最大吨位桥面吊机,具备可视化、智能调位、自动换轨等先进功能,实现了超重梁段毫米级精准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杆件的运输和吊装作业均在已架设完成的梁面上展开,全程未对水中通航造成任何干扰,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高超技术水平。

04 促进区域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

常泰长江大桥通车后,常州至泰州车程由1小时20分钟压缩至20余分钟,为长三角一体化再添关键一笔。该项目不仅对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对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大桥通车后,常泰两地同时联合开行毗邻公交,方便群众出行,为进一步推动跨江城市群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这座大桥将成为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极大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交流合作。

常泰长江大桥的建设通車,不仅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更体现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全面提升。这座创下六项世界之最的大桥,将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丰碑。

常泰长江大桥的通车,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座创下六项世界之最的超级工程,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连接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美好未来。

随着第一批车辆平稳驶过这座长江新地标,人们有理由相信,这座凝聚着无数建设者智慧与汗水的大桥,将成为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沿线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桥梁,正在成为展示国家实力的靓丽名片​​。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